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29457
2024-07-29 作者:
2008年离考语文成语试题四大看点 姜有荣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不仅是语言运用考点 中考查面最广的一种试题,而且也是常规题型中最富 创新特质的一种试题。综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 的17道成语试题,它呈现出如下四大看点: 一、语料——十大热点备受关注 题D项) 10、环保。如: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 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产生 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 之二。(宁夏、海南卷第19题C项)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的语料非常新颖,带给 人l''llJ/b面而来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其 中,如下十大热点备受关注: l、北京奥运。如:“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 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 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四川卷第2题B项) 2、汶川地震。如: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们 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 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求援工作。(辽宁卷 第2题D项) 3、中日邦交。如: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 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 二、题型——四种新题闪亮登场 高考成语试题多采用四选一的常规题型,但今年 的高考命题专家却能在这一常规题型的基础上大胆地 推陈出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闪亮登场的有如下四 种新题: l、填写成语。 在下列句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天津卷 第23题) ①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 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 —②联合国安理会有明确的职权范围,不应 介入其他机构处理的事情,特别应尊重联合 国大会的权威。 —,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全国卷I第 2题C项) ——③为迎接奥运,出租车司机学普通话、说普通话 ,令来津的游客刮目相看。 4、网络资费。如: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 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 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浙 江卷第3题C项) 5、雅虎并购。如: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 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 渔翁得利。(zll ̄京卷第3题A项) 6、国学。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 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 斗,夫可谓实至名归。(安徽卷第2题C项) 7、股市。如: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 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 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安徽卷第2题D项) 8、姚明。如: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 明,火箭队内线空缺,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 显削弱。(捉襟见肘)(浙江卷第3题D项) 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四川卷第2 一④灾情就是命令,时问就是生命。面对险情,面对 生命的呼唤,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的迟疑和退缩,用自己 最朴素无华的行动,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传统美德诠释得——。 【答案】①功亏~篑②越俎代庖③蔚然成风 ④淋漓尽致 2、成语替换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 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浙江卷第3题)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 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 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 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 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 9、创新。如: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 对此额手称庆,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乏了主力姚明,火箭队 是否果有其事,没有答案,答案也并不重要。正如想象 力造就了故事本身一样,这段被“误读与背离”的往事 只不过是冯世强借以对现实的调侃,而真正的故事,则 是作者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误读与背离的往事》。冯世强/著。国际文化出版 公司2008年6月第一版) 31 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捉襟见肘) 三、考点——五个方面彼此兼容 今年对“正确使用成语”考点进行单一考查的有 11套试卷,兼考实词、虚词、俗语、名句的有5套, 已显露出综合考查的端倪。详细考查情况见下表: 单考类 类型 成语 兼考类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实词 实词虚词 虚词、俗语 实词、名句 、【答案】D 【解析】A对象不同。“泥沙俱下”既可比喻好坏 不同的人混杂在一起,也可比喻好坏不同的事物混杂 在一起;而“鱼龙混杂”只能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 起。该句中既含好人和坏人,也含好事和坏事,所以 不能换用“鱼龙混杂”。B感情色彩不同。“清规戒 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是贬义词;而“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 全国卷I、全国卷Ⅱ 宁夏、海 卷别 南卷、北京卷、辽宁卷、江苏 湖北卷 江西卷 重庆卷 天津卷 卷、浙江卷、安徽卷、四川卷、 山东卷 福建卷、广东卷 合计 l】套 2套 1套 1套 1套 律条文,是中性词。该句中“少受……的约束”的语 境提示此处应该用一个贬义的成语,所以不能换用 四、解答一八大陷阱需要识别 “金科玉律”。C原因不同。“额手称庆”只表示庆幸; 而“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 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该句语境谈的是“降价”,而 非“当官”,所以不能换用“弹冠相庆”。 3、举例解释 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 然后加以解释。(福建卷第15题)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 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再如①——。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 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偷”,斥责公开抢劫、 暗中偷盗的行为;再如②——。 【示例】①“明人不做暗事”,赞扬心地光明的人 不做偷偷摸摸的事。②“明哲保身”,多指为了个人 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4、一料通考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广东卷第2题)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 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 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 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 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 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 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 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 怒形于色 【答案J D 【解析】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 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而该句的语境不是因为“有感 染力”,而是因为“危险”;结果也不是“激动”,而 是“紧张”。所以使用不当。B“怨声载道”指怨恨的 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它是一个程度很 重的成语,而该句中的这位“骑摩托车的男子”只是 “违反交通规则”,将“怨声载道”用在他身上就犯了 轻重失度的错误。C“义无反顾”指在道义上只有勇 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它是一个褒义词,而该 句是一个贬义的语境,所以使用不当。D“怒形于 色”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该句用来形容 “余怒未消”的司机是恰当的。 32 除了上述第三点中提及的主观题,命题人在2008 年高考成语题中共设置了八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 要放出眼光,细心识别: 1、望文生义 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定的 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 就造成了熟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熟语意 蕴不仔细辨析,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 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 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全 国卷I第2题B项) “量入为出”是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 度。这里的“收入”和“支出”是指经济上的,而该 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却将其误解为“根据营养的摄 人量来确定运动量”之意了,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 误。 2、不明隐义 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有语义方面的隐含要 求;如果不明了这些隐含要求,就会导致使用的错 误。如: 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 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湖北卷第3 题A项) “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但它的隐 义是“情感反应”,而该句中的“颤抖”是生理反应, 所以使用不当,可改用“不由自主”。 3、逻辑相悖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 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 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如: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 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 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安徽卷第2题A项)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歌曲 等),该成语强调的是“自然”,而该句强调的是 “快”,这就违背了句子的语意逻辑。 4、对象误用 成语均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 物,有的用于事,有的还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 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如: 中国古代黄 辉 的藏书 古代藏书和书籍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据《史记》 等书记载,早在周代就已有“藏室”之类的藏书机构 和“史”、“太史”等负责管理藏书的官吏了。几千年 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典籍的繁 富,历代藏书机构不断增多并日臻完善,至宋以后, 私人藏书又蔚然成风,甚至为官藏所不及。 所谓“官藏”,就是封建王朝的国家藏书。春秋 以前,“学在官府”,图书只能保存在政府手中,私人 是不能收藏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或“太 史”是负责“记言…‘记事”并兼管收藏图书文献的 官吏。周代设有“藏室”,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 据《史记》载,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是“周守藏室之 史”。 我国封建社会的皇家藏书制度的建立是在汉朝。 早在开国之初,相国萧何就在都城长安(今西安)未 央宫的正殿北面盖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三座藏 书阁。为我国专用皇家藏书楼之始。石渠和天禄后来 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 成为皇家藏书的别称。皇家藏书处,历来统称秘府或 秘阁;其藏书则称“中书”或“中秘书”。为了利于 防火、防潮,汉代宫中藏书室有用石砌成的“石室”, 书柜则用铜包边的“金匮”。汉武帝时,藏书的地方 分设六处:宫内有延阁及广内与秘室,外朝官署则有 太常、太史、博士(亦即太学)。据刘歆编的《七略》 载,西汉皇家藏书33690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关皇家藏书数的明确记载。东汉的皇家藏书除东观、 兰台、石室、仁寿阁等处,还有宣明殿和辟雍以及鸿 都学等都藏有图书。 自汉代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掌管藏书的官 吏。西汉时,御史大夫(副丞相)的助手御史中丞既 掌管监察,又是管理图书的主要负责官员。御史官署 所在的兰台也是朝廷的重要藏书处所。汉武帝时设太 史令掌管天下之书。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就是继承父职 出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览皇家藏书,写下了不朽的史 学名著《史记》。东汉时期,掌管图书和文书的官员 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 而抛开了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 与句子语义的相悖。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 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 甚至左邻右舍请教。(江苏卷第2题D项)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 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该项中“老李”的“同事”、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地位与“老李”平等, 他们的知识也不比“老李”少,该成语中的“不耻” “问”切合语境,但“下”与语境不合,所以使用不 当。 8、形近混淆 出,社区居民1:7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 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 饭了。(辽宁卷第2题B项) “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该成语的 主体应为“上一代和下一代”,客体应为“技艺”;而 该句中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客体是“消息”。这就 犯了对象误用的错误。 5、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 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 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如: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 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 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江苏卷第2题A项) “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 都干。而该项中的“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 班”并非坏事,这就犯了褒贬颠倒的错误。 6、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 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 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上文分析的广东卷第2 题C项。 7、断词取义 有的成语与其它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 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刊为 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 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安徽卷第2题B项)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它应指社会 上客观发生的坏事,而该句用它来形容“故意编造的 消息”,显然是把它与“耸人听闻”混淆了。 剖析08看点,旨在引领09备考。只要广大考生 把准高考脉搏、析透高考试题、落实科学对策,就一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 定能在“正确使用成语”这块高考语文必争之地上 “大有作为”。 33
本文标签: 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四大看点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2008年高考语文成语试题四大看点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dxgw.com.cn/gushi/1722260564y8335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