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29457
2024年7月20日发(作者:美国股市震荡前行图片)
K线技术(六)形态分析(三重、双重、圆弧、V形)
二、三重顶(底)形态
三重顶(底)形态和头肩顶(底)形态唯一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头部”,它的三个峰(谷)
的高低几乎一致,常常使人们无法分辨是头肩顶(底)还是三重顶(底)。见图27:
(图27)
三重顶(底)形态的形成原理及其它特性同头肩顶(底)形态几乎一样,具体内容参
见“一、头肩顶(底)形态”。
在日本技术分析里,三重顶形态叫三山形态(三座山峰),三重底形态叫三川形态(三
条河流)。
三、双重顶(底)形态
双重顶形态是指汇价在顶部形成两个波峰的形状,常称为“M”型反转;双重底形态
是指汇价在底部形成两个波谷的形状,常称为“W”型反转。与三重顶(底)形态和头肩
顶(底)形态不同的是,双峰(谷)形态突破后的涨(跌)幅通常是形态本身颈高的1-3
倍。见图28:
(图28)
如上图所示,汇价一直沿趋势线在向上爬升,当它两次爬到同一高度而折回时,我们
可以感觉到那里有较强的卖压;而一旦汇价折回到趋势线以下时,我们则大致可以判断“M”
头可能会形成,于是在汇价突破趋势线的时候,就是第一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既然预知
“M”头会形成,我们就会在最近一个低点处画出与顶部平行的颈线,等待汇价完成突破
和反抽的过程。在汇价突破颈线的时候是第二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而当汇价进行反抽的
时候,则是第三个很好的卖出点。当反抽失败后,下跌的测量目标为从顶部到颈线位垂直
距离的1-3倍。
双重底反转形态与“双重顶反转形态”基本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顶(底)反转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汇价必定反转。汇价如在回落
到颈线部位时获得支撑,则有可能再创新高,继续朝原趋势方向运动;或者退回来续而形
成三重顶、多重顶、矩形等多种形态。在判断“M”形态到来后趋势是否继续进行时,有
三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以双重顶为例:最快的是看价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趋
势线,当跌破该趋势线时,下一个支撑位就是颈线,出现了颈线,自然就有可能出现双重
顶、三重顶、矩形等形态;再一个是时间,如果两个顶之间形成的时间间隔较长(如一个
月),那么形成顶部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头热情而局势得不到迅速的上
升,产生了压制下跌、维持出货的嫌疑;还有一个是“M”形态的高度,即峰顶回撤的幅
度,如果从两个顶部位回撤的幅度是原来上涨趋势的15%-20%,那么这种有力度的回撤
也有可能意味着顶部正在形成。但两个顶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于顶之间下跌的幅度要
求就越小。
此外,双重顶(底)形态的两个峰(谷)之间的距离越远,也就是形成两顶(底)所
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双重顶(底)形态反转的潜力就越大,反转之后的波动也就
越剧烈,这又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互换含义。
也许是因为双重顶(底)反转往往是一个横向整理的区间波动行为,所以日本技术分
析里没有相关的介绍,但在平顶和平底的反转形态里,也透露着双重顶(底)形态的反转
含义。
四、圆弧顶(底)形态
当复杂的头肩形态不是在两条水平线中进行类似于箱形整理的时候,错落的高底则有
可能是围绕着一段弧线进行的,这常称之为圆形反转。这种形态较为少见,也称为碟形、
碗形、圆顶形或圆底形,它代表趋势在缓慢而渐进的改变。如果可以看到成交量的话,那
么成交量也会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一个圆形。见图29。
(图29)
由上图可见,当圆形顶部形成以后,汇价往往并不马上下跌,而是横向发展,形成徘
徊区域,徘徊区一般称作碗柄。通常情况下,碗柄很快便会被突破,而且往往是以跳空的
形式突破,它说明人群终于按耐不住了,蜂拥开始了行动。而在成交量方面,随着价格上
升到圆形顶部,成交量开始萎缩,然后随着下降的趋势稍有增加,在跳空突破后成交量继
续增加,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圆弧形,只是与上面的圆弧相反,类似于圆底形。
在实际的价格运动中,圆形顶部极少出现,圆形底部有时会以不太标准的姿态出现,
但成交量却往往呈现出一个与价格同摸样的圆弧形,只是正好反向。当圆形底部出现后,
往往一轮大的上涨趋势即将来临,只是它的上升趋势经常很缓慢,而且会被频繁打断,让
没有耐心的交易者出局,但最终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总体说来,圆形状态不会出现在
投机性强的品种当中,它体现着温和品种的特性。
判断该形态完成的标准是它是否带量突破右边的碗沿,从而与圆弧彻底脱离。此外,
圆形形态所形成的时间愈长,其后的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可能愈大。尤其是底部的圆形反转
形态,一旦脱离其长达几个月之久的盘恒,则上幅空间非常可观。但我们只能从其形成的
时间和其前面趋势的大小来判断上涨空间,没有什么其它的度量方法。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其原理及意义与
上面的圆形顶(底)形态相同。
五、V形顶(底)形态
V形顶(底)其实不是形态,但由于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段时期内演化的结果,同时也
确实是一种反转现象,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们当作反转形态来研究。V形顶(底)形态不容
易判断,因为它的反转通常没有什么征兆,而且反转前也没有逐渐缓和的趋势(逐渐平衡
的买卖实力)可供参考,急来急去,令人防不胜防。
V形顶(底)形态的出现,通常是报复性回撤(反弹)的结果。它往往在重大利空(利
好)消息来临时产生,或是在严重的超买(超卖)运动中产生,由此形成了短期内价格的
剧烈波动。见图30。
(图30)
由上图可见,V形顶形态的涨势很凶猛,但在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下,其跌势也十分
迅速,只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V形顶的形态;反观V形底也一样,在带量下跌下,多方认
为超卖十分严重,于是报复性反弹很快就完成了。
不过,它们的出现还是体现了一些规律。
其一,在反转之前,原趋势一路猛进,很少调整,且出现多次价格缺口,当局势突然
不利时,反向运动就会猛烈的开始,体现出暴涨暴跌的特性;
其二,在反转的顶点,往往会出现岛型反转形态或者关键日反转形态(即:某一日的
K线出现很长的上影线,或者出现灵位线,或者出现吞没形态,且成交量巨大。);
其三,原有的趋势线非常陡峭,对反趋势运行的支撑很薄弱。于是当反转开始时,价
格会急速突破原有趋势线,以更陡峭的方式反向行驶;
其四,因为前期价格运行速度快,所以在反转时往往没有重要的支撑位或阻力位可以
提供,以至于价格回撤(反弹)至原趋势的1/3或1/2才得以停住。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稍微有些区别的是,塔形顶
部和塔形底部的价格可以在最高位或最低位徘徊几日,但其上涨和下跌同样很迅速,类似
于岛型反转形态。
六、其它反转形态
其它反转形态包括复合头肩形、扩散三角形、菱形和一些整理形态的反转,如三角形
反转、楔形反转、矩形反转等(见图31),下面逐一简单介绍。
(图31)
1)复合头肩形态:头肩形态有时会发生变化,出现双头或双左肩、双右肩等,这样的
形态常称之为复合头肩形态。复合头肩形态由于每次回调的程度不一样,又由于有类似矩
形整理的支撑线存在,所以其颈线常常是两条相隔很近的水平线,只有这两条水平颈线中
的一条被穿透后,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复合头肩形态的意义和度量同头肩顶(底)几乎
一致,但由于形成的时间较长且成交量大,其威力常常被高估。其实它的威力常常不如头
肩顶(底)形态,因为头肩顶(底)形态很明确的向市场给出了信号,而复合头肩形态往
往形成了矩形整理,在较长的时间内消耗了大量的多、空双方力量,以至于突破后的幅度
常常达不到头部到颈线的距离。
2)对称三角形反转:对称三角形形态中大约有3/4属整理形态,而余下的1/4则属
反转形态,因而它们一般不会出现在某一主要趋势的头部和底部;对称三角形形态必须等
突破确认后才能认定,在此之前则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变化,由此它也常常被认为是最不可
靠的价格形态。当价格在从左端到三角形顶点的1/2—3/4之间的水平距离内进行了有效
的突破后,随后的运动常常表现得较为强烈;而如果价格在超过了该段距离的3/4以后甚
至于到三角形顶点的时还没有展开突破,还在越来越窄的波动中做横向运动,那么它很可
能有气无力的飘过三角形顶点,而不会出现什么有益的信号。此外,对称三角形形态突破
后的回抽动作,没有头肩形形态被突破后的回抽次数多。
3)扩散三角形反转:扩散三角形形态通常出现在顶部,是头肩顶形态的变形,将其高
点与低点各自连结成线后,两条线所组成的区域像一个喇叭形状;如果看的见成交量,那
么这个形态里的成交量一直会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但呈现不规则的状态;同时,这个形态
也意示着一个缺乏理智的、失去控制的市场状态,它只能出现在牛市的最后阶段,即没有
与之对应的底部扩散三角形形态;此外,跨度极大的扩散形态视为无效,一般整个扩散形
态的形成不超过2个月。
4)直角三角形反转:直角三角形形态分为下降三角形形态和上升三角形形态。当下降
三角形形态出现在顶部的时候,会出现反转状态;当下降三角形形态出现在中部的时候,
又会形成整理状态;与之相反的是上升三角形形态,当其出现在底部时,会出现反转状态;
当其出现在中部时,又会形成整理状态。它们给出信号的明确性要大大高于对称三角形形
态,即上升三角形形态往往意味着上涨,下降三角形形态往往意味着下跌。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K线技术(六)形态分析(三重、双重、圆弧、V形)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dxgw.com.cn/zhishu/1721450405y80226.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