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29711
2024年6月17日发(作者:降准后股市长期走势)
维普资讯
第34卷第7期
2006年7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01.34 No.7
Ju1.2006
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及成交量效应
肖 峻 一,王宇熹 ,王奕俊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2.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运用Lo,Mavkinlay反转策略设计,Jegadeesh,Tim1an反转收益分解框架,并引入成交量对中国股市短期(周)
反转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周)收益反转,反转强度与公司规模相关.反转收
益主要来源于对公司特有信息的过度反应,而并非由“领先一滞后”结构驱动.引入成交量冲击能够显著优化反转
策略,成交量包含了未来股价走势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反转策略;过度反应;成交量;行为金融
中图分类号:F 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74X(2006)07—0985—05
Short—Term Price Contrarian and Volume Effect
in China’S Stock Market
X/AO Ju ,一,WANG Yuxi ,WANG U//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orsi Univers ty,Shanghai 200092,China;
2.School of Finance.J ̄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clmng 330013,China)
Abstract:A study of the short—term contrarian strategy in China’S stock market is conducted by apply—
ing Lo,Mavkinlays ontrarican strategy,Jegadeesh and Titmans decomposition.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fits for short—term contrarian strategy in China’S stock market.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1)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short—term contrarin profaits is the overreac—
tion to fim—rspecific information,not the lead—lag structure;(2)the size of contrarin praofits is corre—
lated with market apictalization.(3)the introduction of turnover shock signifiantlcy optimizes the con—
trarin astrategy,implying that turnover compriSes ome is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uture stck o
price.The models of both De Long and Hong,Stein,aS well as market manipulation can account for
the short—term contrarin profiats.
Key words:contrarin starategy;overreaction;turnover;behavior finance
近年来,关于资产定价以及市场有效性的大量 家未来战胜了过去的赢家.国外相关文献对于收益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收益存在一定可预测性,其中最
重要的是收益反转和收益惯性现象.收益反转指个
股收益在未来某一时段发生反向修正,即过去的输
反转研究主要集中于长期(以3~5年为周期)反转
策略及短期(以1周为周期)反转策略.De Bondt,
Thaler【1]发现美国股市存在3~5年的长期收益反
收稿日期:2004—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273027);上海市商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5XPYQ06)
作者简介:肖峻(1972一),男,江西南昌人,讲师,博士生.E-maihxjboss@sohu.c。m
维普资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转,并由此提出过度反应假设,Ahmet,Nusretl2 等
陆续在各国证券市场上发现了长期收益反转现象.
Lo, Mavkinlay[3]; Jegadeesh, Titman[4]; Conrad,
手率数据,市场组合则由沪深股市所有上市A股构
成.与国外相关研究类似,本文计算周收益时以周四
为第一个交易日,下周三为最后一个交易日,如下周
三数据缺失则以周二为最后一个交易日,以此类推,
如果一周交易数据少于3日,则该周数据予以剔除,
如此界定可避免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周一效应”及
Kaul[5]等发现美国股市的短期(周)收益反转现象,
并对短期反转收益来源进行了分解与检验.Conrad,
Hameed和Niden[6】则检验了基于成交量的短期
(周)反转策略.Darren D[ J等在澳洲证券市场等几
个新兴市场也发现了短期(周)收益反转.国内学者
“周末效应”对实证结果的干扰,这一处理对存在尾
盘操纵的国内股市而言尤为重要.最后,与Lo,
如王永宏和赵学军【8]等基本集中于长期收益反转
策略研究,受限于国内股市相对较短的样本期及研
究方法的局限等,对中国股市是否存在长期收益反
转及过度反应分歧很大,其实证检验的稳健性也值
得商榷,并且上述研究未对反转收益来源作进一步
分析.对于短期(周)收益反转及其成交量效应的系
统性研究在国内至今尚未见报导.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与Lo,Mavkinlay,Jegadeesh,
Titman等一致,即通过构建以1周为组合形成期和
持有期的反转策略来考察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现
象.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①首次运用Lo,Mavkin一
1ay反转策略系统性考察了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
( ̄)Jegadeesh,Titmaj1【4 J反转收益分解框架对反转收
益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区分了期望收益截面方差、
“领先一滞后”结构以及自相关结构对反转收益的相
对贡献,这也是首次针对过度反应假设进行的直接
检验;③考察了短期收益反转的成交量效应.此外,
本文还提供了规范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1样本数据描述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上海万德资讯数据库系
统,该数据库系统广泛被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专业
机构所采用,数据来源较为可靠并且较为完整.采用
了万德系统的A股日交易数据,其中个股价格数据
以上市日为基点向后复权,考虑了分红、送配及增发
等对股价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由于沪深股市自1995年1月1日起交易制度
由“T+0”改为“T+1”,可能导致市场短期交易行
为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本文样本期为1995年1月至
2004年6月.样本股为沪深股市所有上市A股,其
中剔除了sr,Frr类上市公司及深圳中小企业板上
市公司,为排除新股上市初期异常收益的干扰,新股
上市第一个月的交易数据亦被剔除.计算周收益的
价格数据为A股日复权价格数据,所有收益率均考
虑了现金红利的再投资,对成交量的度量采用了换
Mavkinlay,Jegadeesh,Titman等一致,为消除由于小
样本数据可能导致的向下有偏性,要求样本股至少
有52周以上的连续交易周.
2 Lo,Mavkinlay短期反转策略及Je—
gadeesh,Titman收益分解
2.1研究设计
2.1.1 Lo,Mavkinlay反转策略构建方法
Lo,Mavkinlay反转策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针对全部样本股进行操作,同时赋予极端收益
个股更大的权重,而并非只关注极端的输家与赢家
组合,因此减少了异常值影响,在统计上具有更好的
稳健性;第二,更重要的是,该策略为反转(动量)收
益分解提供了基础框架,因而在收益来源分析时被
广泛采用.该反转策略中输家与赢家的划分按照个
股相对于等权市场组合的超额收益率,其中个股权
重由式(1)决定.
1
硼 =一 ( ̄i,t-1一 一1) (1)
』
式中:7L'i,t为个股t期权重;r 一1为该股t一1期收
益率;t 一l为等权市场组合t一1期收益率;N为个
N
股总数.由于∑W =0,因此该策略构建了一个零
投资的套利组合,该组合t期总收益 与多头(空
头)总投资, 分别由式(2)和式(3)决定.
1
丌f=一 (r ,卜一1一r 一1)r ,f (2)
』 i=1
1
I :寺
‘ =l
}W } (3)
2.1.2 Jegadeesh,Titman收益分解框架
Jegadeesh,Titman将影响个股收益的信息分为
市场公共信息与公司特有信息,并假定个股收益由
式(4)单因子模型驱动.
r
,
f= +6f0, 十61, 一1+ei,f (4)
式中: 为个股无条件期望回报; 为未预期的共
维普资讯
第7期 肖峻,等: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及成交量效应
同因子回报(与Jegadeesh,Titman等相一致,本文中
2.2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流通市值加权市场组合r 刻画);% , 为
2.2.1 策略收益
相应因子载荷,分别反映个股收益受当前和滞后市
场公共信息影响敏感性;e 为个股回报特质因子,
反映公司特有信息对收益的影响.根据式(4),反转
策略期望收益E(丌)可分解为以下三部分:
1
表1显示,中国股市以1周为组合形成期与持
有期时,表现出强烈的收益反转:①除最大规模组合
外,其余4个规模组合及全部样本组合周收益均值
和周投资回报率均值皆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策略周回报率最高达到0.57%,具有经济意义上的
重要性,这一发现与Lo,Mavkinlay,Jegadeesh,Tit—
E( )=一E(
』
一 一
(r , 一1一/'m-1) , )=
:1
n— (5)
man等一致;②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基本都呈现收
益反转特征,然而输家组合收益反转最为强烈,其周
收益均值皆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是策略收益
其中, 2 = 1 N( ) (6)
Q三 ∑cov(e ,e 一1)
』V 1
1
:
(7)
致股价下跌的(坏)消息更易产生过度反应;③收益
的主要贡献者,这一结果表明国内投资者对可能导
』
∑(b0, ~ )(b 一 ) 三E( )
1
反转强度与组合规模相关,小市值组合反转最为强
烈,随着规模增加,反转收益呈现一定下降趋势,最
大规模组合则基本不呈现反转特征,这一结果在
I.o,Mavkinlay,Jegadeesh,Titman中亦被观察到.对
于短期收益反转体现出的规模效应,I.o,Mavkinlay
(8)
式(5)~(8)中: 2 为期望收益的截面方差,可视为
共同因子无法刻划的额外风险,将减少反转收益(增
加动量收益); 为个股回报特质因子一阶自协方
等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来自于市场微观结构,即由
于小规模个股缺乏流动性,因而容易产生大的买卖
报价反弹及非同步交易.然而中国股市有其特殊性,
小规模公司往往交易更活跃、换手率更高,基本不存
在流动性缺失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这一结果更有
差的截面均值,即自相关结构,由股价对公司特有信
息的反应决定,如果股价对公司特有信息反应过度,
则n为负,反之,如果股价反应不足,则n为正;
为共同因子无条件回报方差与当前及滞后因子
载荷交叉序列协方差截面均值的乘积,反映“领先一
滞后”效应,即对信息反应快的股票引导对信息反应
慢的股票,若 <0,则“领先一滞后”结构对反转策
略收益贡献为正,反之为负.
可能是由于国内股市小市值个股更易受到“庄家”操
纵、“噪声交易者”或正反馈交易者“羊群行为”,以及
时常充斥的各类消息(谣言)迅速扩散的影响,因而
对公司特有信息相关的过度反应最强烈.
表1反转收益
Tab.1 Contrarian profits
注:1,2,3,4,5分别为5个规模组合(规模组合按每年年初流通市值大小,由低到高平均划分,其中,1为最小规模
组合,5为最大规模组合,其余类推),6为样本期全部样本组合,其余表中相同; 为反转策略周收益均值;尺为经式
(3)调整的周投资回报率均值;7I" ,7I"L分别为赢家与输家周收益均值;括号内为经Newey-West调整的t值;*表示5%
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2.2.2参数敏感性分析
表2显示,尽管小规模个股对当前公共信息反应
较大规模个股相对更敏感,然而滞后一阶的因子载荷
值均未超过10%,表明不同规模个股对市场公共信
息反应总体较为充分,反应不足(延迟反应)与过度反
应现象均不显著; 值很小且多数为正,表明“领先一
滞后”结构倾向于减少而不是增加反转收益.
维普资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表2参数敏感性
Tab.2 Sensitivities to parameters
注: , l为式(4)中b0
i
及6¨的截面均值;否为式(8)中 的
.
估计值.
2.2.3收益分解
表3显示,反转收益的三个来源中:① 为正
值,对反转收益产生负的贡献,其平均相对贡献为
一
33%,并不对反转收益构成大的影响;②规模组合
1,2,3及全样本组合 艿为正值,对反转收益产生
负的贡献,规模组合4,5的 艿虽为负值,但对反
转收益相对贡献仅为6%和2%,证明“领先一滞后”
结构并不是反转收益的主要来源;③Q全部为负值,
因而对反转收益产生正的贡献,并且在规模组合1,
2,3及全样本组合中是反转收益唯一来源,其平均
相对贡献达到106.66%,是反转收益主要贡献部
分.总之,上述发现均表明,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
并非由于对市场公共信息反应不同导致的“领先一
滞后”结构驱动,对公司特有信息的反应过度是其最
主要来源,这一结果与Jegadeesh,Titman Conrad,
Kaul等相一致.
表3反转收益分解
Tab.3 Decomposition of eontrarian profits
规模组合 a ̄/lO f2/10 @8/10
注:括号中为各部分对反转收益的相对贡献.由于引入r1:『作为
公共因子报酬刻画可能带来的误差。每行括号中各值累加并不完全
等于1.
3基于成交量冲击的收益反转策略
3.1研究设计
在Conrad,Hameed和Niden等人的研究基础
上,本文采用将收益率及成交量冲击进行复合分组
的技术,建立了基于成交量的收益反转策略:①每周
根据上周原始收益率大小将个股平均分为N 组,
其中收益率最小组合定义为输家组合,收益率最大
组合定义为赢家组合;②在输家和赢家组合内分别
按照成交量冲击的大小再平分为N2组,其中成交
量冲击最大组合定义为高量组合,最小组合定义为
低量组合;③持有上述组合l周.这样共形成了N
X N 个策略组合,笔者只关注由8个极端组合构成
的4组典型策略:高量赢家组合与高量输家组合构
成的wH_LH策略;低量赢家组合与低量输家组合
构成的wL—LL策略;高量赢家组合与低量赢家组
合构成的wH_wL策略;高量输家组合与低量输家
组合构成的LH.LL策略.
本文对成交量冲击的定义与Conrad,Hameed
和Niden类似,为本期换手率相对于滞后?g/阶换手
率均值的百分比变化即式(9),不同之处在于Con—
rad,Hameed和Niden中 为t期成交笔数,而本文
中 为换手率(因国内股市为指令驱动型市场,并
非做市商制).
一
(I/m)∑Ti
,=1
tm
—————— —~—~
,
(9)
(I/m)∑ j
』=1
式中:t 表示成交量冲击; 表示换手率;/7"l表示
滞后阶数.
3.2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4显示,高量策略与低量策略有着明显不同的
策略表现:①从策略层次分析,在各个规模组合及全
部样本组合中,WH-LH策略和WL-LL策略(除最大
规模组合fib)都取得了显著为正的收益率,策略收益
与组合规模呈现负相关,高量策略的反转收益明显大
于低量策略,且具有更高的统计显著性;WH-WL策
略都获得了显著为正的收益率,而LH_LL策略收益
不具有统计显著性.②从组合层次分析,WH-LH策略
和WL-LL策略输家组合反转强度明显强于赢家组
合,并且高量组合赢家与输家反转强度皆大于低量组
合;wH_WL策略收益主要来自于高量赢家组合的强
烈反转,而Ⅲ_LL策略由于高量及低量组合同时呈
现较强反转,因此总体收益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综合股价对公司特有信息的过度反应及成交量
效应,本文认为De Long[9_关于正反馈交易,Hong,
Steinfl ̄]信息逐渐扩散的行为模型对短期收益反转
都具有一定解释力:国内股市存在大量从事短线交
易的正反馈交易者或动量交易者,他们的投资行为
往往表现为“追涨杀跌”及“羊群行为”,成交量(冲
击)则指示了正反馈交易的强度和信息扩散的程度,
大的成交冲击表明短期大量的正反馈交易及信息
维普资讯
第7期 肖 峻,等: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及成交量效应
(谣言)的迅速扩散,引发强烈的“追涨杀跌”及“羊群
行为”,从而产生短期过度反应并导致随后的收益反
转.此外,由于中国股市的特殊性,短期反转的成交
一
步强化,即“庄家”为达到顺利出货或打压震仓的
目的,通常散布一些个股的所谓利好、利坏消息,并
制造虚假的交易量吸引跟风者或技术分析者的加
入,由此导致股价短期的过度反应.
量效应可能因国内股市普遍存在的“庄家”操纵而进
表4基于成交量冲击的反转策略(m=1。3×3分组)
Tab.4 Contrarian strategy based on turnover shock(in=1,sorted by 3×3)
注:由于极端市值规模个股易产生异常波动,因此规模分组时剔除了5%的极端市值样本股;括号内
为经Newey—West调整的t值;*表示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表示10%的统计显著性水平.
[2]Ahrnet B,Nuscret C.Do markets overreact?International evi
4 结语
本文运用了Lo,Mavkinlay反转策略设计,Je—
gadeesh,Titman反转收益分解框架,引入成交量对
denc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9,23:1121.
[3]L0 A,MavkiglnayC.When are contrarinpraofits duetomarket
overraeetion?[J].Review of Financila Studies,199o,(3):
175.
[4]Jegadeah eN,Titrnan S.Overraeetion,delayed raection nda CON—
trarin praofit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s,1e995,(8):
973.
中国股市短期(周)反转策略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
证结果表明:①中国股市短期(周)存在显著的收益
反转,输家组合经历最强烈反转,反转收益与公司规
模相关,并且具有经济意义上的重要性;②中国股
市短期反转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公司特有信息的过度
反应,而并非由“领先一滞后”结构驱动,过度反应在
小市值规模个股中最为显著;③引入成交量(冲击)
[5]Conrad JS,KaulG.Long—termmarket overraectionor biasesin
computd e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39.
[6] Conrad J S,Hameed N,Niden c.Volume nd aautocovarincase
in short.horizon individual securitise retums[J].Journal of Fi—
n&nee,1994,49:1305.
[7]Darren D,Howand C,Robert W F,et a1.Short—term contrarin a
investig[nJ J.Jou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3,13:385.
能够显著改善短期反转策略表现,高量策略提供了
优化的策略选择;④综合本文发现的中国股市对公
[8]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J].经济研究,2001,(6):56.
WANG Yonghong.ZHAo Xuejun.An empiirla on momentm u
司特有信息的短期反应过度、规模及成交量效应,本
文认为De Long关于正反馈交易者,Hong,Stein信
息逐渐扩散的行为金融模型及市场操纵行为对于短
期收益反转及过度反应都具有一定解释力.
参考文献:
[1]De Bondt W,Thaler R H.Ebes the stock market overacet?
[J].Journal of Finance,1985,40:793.
and contrarin astrategis ein China’S stock market[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1,(6):56.
[9]DeLong J B,ShleiferA,SummersLH,et a1.Positivefeedback
invesmaent strategis end dasteabilizig rnational specul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1990b,45:379.
[10]Hong Harrison,Stein J C.Bad news travels slowly:size,aria.
1yst coverage,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momentm ustrategis[eJ].
Journal of Rnance,2000。55:265.
(编辑:杨宁霞)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中国股市短期收益反转及成交量效应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dxgw.com.cn/zhishu/1718613888y45238.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