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文章数量:129711
2024年6月27日发(作者:a股市盈率处于低值)
维普资讯
■金融证券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11期
融资融券交易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 风险及应对对策
●唐志军胡挺
摘要:融资融券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即将新引入的一项交易制度,文章分析其带给我国商业银行新的机遇,以及商
业银行从事这项交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融资融券交易;商业银行;机遇;风险;对策
一
、
融资融券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融资,这称为转融通,包括资金转融通和证券转融通。在转
融资融券交易,即证券信用交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买空卖空,是指交易客户在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向经
纪人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和证券,其差额部分由经纪人或
融通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在银行及其他授信方与证券金融
机构之间的第二重信用关系。因此,从信用关系角度看,融
资融券交易具有信用双重性。(4)可调控性。信用交易的成
者银行通过借贷而补足的一种交易形式。融资融券交易的
作用具有双重性。积极的一面在于:(1)能提高市场的流动
立,必须以投资者向证券金融机构按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
保证金为前提 保证金通常分为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
况规定和调整。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工具;后者由证券交易
前者由金融管理当局根据市场中货币供应的松紧状
性,促进市场交投的活跃程度,维持证券价格运动的连续
两种,
性,从而提高市场效率,有利于一级市场证券的成功发行。
(2)能完善股票价格形成,稳定二级市场价格波动,起到对
所和经纪商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确定和调整。这就为
因此,从宏观管理角度看,信用交易机制又具有可调控性。
融资融券交易主要有三种基本的模式:(1)以美国为
代表的典型的市场化融资模式,也被称为分散授信模式。
以及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比较完整的自主性基
础上。在进行信用交易时,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
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当证券公司的资金或
股票不足时.向金融市场融通或通过标借取得相应的资金
和股票。(2)以日本为代表的专业化的融资模式,也被为集
市场的缓冲效应。(3)能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并提供对冲避
管理者控制风险,实现市场稳定目标提供了可调控的工具。
险的工具并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条件。(4)促进证券公司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也为相关的金融机构
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5)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的机
会和风险回避的手段.也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 美国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
协调发展。同时融资融券交易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1)
扩张了银行的信用规模,增加金融风险。(2)具有助涨助跌
的效应.可能会增加股市波动幅度。(3)会助长股市投机气
氛,滋生操纵股价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融资融券交易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资金疏通
性。信用交易机制以证券金融机构为中介,一头联结着银
中授信模式。日本证券信用交易业务主要由专业化的证券
行金融机构。一头联结着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通过融资融 金融公司负责。证券金融公司在证券信用交易中居于垄断
券交易.引导着资金在两个市场有序流动.具有资金疏通
性。(2)财务杠杆性。由于信用交易机制是以信用授受关系
为基础的,投资者可用同样的资金购买更多的证券,或以
地位。证券公司向投资者融资融券后,若信用交易交割清
算时自有资金或股票不足.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融通。而
证券金融公司可通过短期资金市场、日本银行和一般商业
3)以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专业
较少的资金购买同样数量的证券.从而提高投资的财务杠
银行来筹措资金或股票。(
杆比率。但这种授信供求却是一把双刃剑:当证券价格未
化模式。台湾证券信用交易承袭了日本的集中信用模式,
来的走势与预期相向运动时,投资者的收益被放大,获取
动时,投资者的收益则被逆向放大,蒙受更大损失。因此,
但突破了日本层级分明的封闭模式.其证券金融公司的融
模式的重要的特点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便于管理,又
二、融资融券交易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更大收益;相反.如果证券价格未来的走势与预期逆向运 资融券并不限于证券公司,而是扩大到一般投资者。这一
从财务运作角度看,信用交易机制具有财务杠杆性。(3)信
有相当的市场化程度。
用双重性。投资者以部分自有资金(或证券)以及向金融机
构借人的其余部分资金(或证券)买入(或卖出)某种证券,
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这是证券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
形成的第一重信用关系。另一方面,证券金融机构垫付的
1.信用交易的开展拓宽了银行资金流人股市的渠道,
行业的风险,缓解和释放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同时有利
其不足部分,即向证券金融机构借人的垫付款(或证券)是
有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最终降低银
于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利于券商提高市场竞争
力,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差价款在多数情况下是向银行的贷款或在货币市场上的
一
1 16一
维普资讯
■2006年第11期 ■现代管理科学 ■金融证券
2.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增长,提高商业银行的收入。
(1)增加银行的资金存管、代理清算业务。《证券公司融资
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经营融
资融券业务,应当以自己的名义在商业银行分别开立融资
专用资金帐户和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资金帐户。这在一定程
4.使银行的风险经营和风险监管更加复杂化。在风险
经营和风险监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制
度小完善、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具有相关知识的从业人员
缺乏,因而其风险经营和风险监管的效率对比发达国家的
商业银行来说非常低下。融资融券业务是一种高风险业
务,这项业务的引入无疑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和
风险监管问题更加突出,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商业银
行无疑会聚集大量风险。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度上将增加银行的资金存管和代理清算业务。(2)有利于
扩大银行的客户范围,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银行通
过与券商、融资融券客户签订信用资金存管协议.尤其是
开立实名信用资金帐户等途径拓展客户范围,有利于银行
理财业务的扩张。(3)未来的转融通业务为银行提供新的
利润增长点。尽管此次《试点管理办法》暂未提及银行介入
的“转融通”业务,但从成熟市场的发展情况看.银行以转
融通的形式向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融资业务是一个必然
的趋势。因而,融资融券交易为银行增加了收益率较高、风
险可控的新业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券商融
资融券业务的发展,银行也将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3.有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变短期贷款业务为直
接投资业务,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商业银
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通过在融资融券市场经营,有助
于商业银行提高改善其资产负债状况,实现资产与负债更
为合理的匹配
4.融资融券能为银行股带来一定的溢价 尽管本次推
出的《试点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融资融券担保品的范
围条件,但从以前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条件可以看出,银行
股是满足融资条件较好的担保品,从而也将成为融资买入
的证券品种。由此可以推出,融资融券将为银行股带来一
定的溢价。
三、融资融券业务带给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
1.证券信用交易扩张银行的信用规模。增加金融风
险。证券信用交易创造虚拟证券供求,并通过银行信贷融
资放大银行的信用规模,其所带来的虚拟资本增长比一般
信贷引起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更为复杂,增大了中央银行
对社会信用总量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当宏观经济或政治
出现波动时,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可能会出现失控并诱发金
融危机。
2.加剧了银行同业对客户资源的竞争。融资融券业务
是一项新的盈利性业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缓解巨额闲置
资金.增加资金运营效率和银行收入无疑是一种新的业务
模式.因而银行具有很强的动机把资金投放到证券市场以
追求高回报,而对于优质客户的争夺无疑是一种稳妥的选
择。可是。这无疑也会加大银行间的竞争,使其花费巨大成
本于客户的争夺上。
3.可能引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与券商间的合谋
以骗取银行资金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
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不规范、银行经营融资融券业务
时间不长而引起的操作经验和监管知识的欠缺等方面的
原因.一些银行从业人员可能会利用制度上、管理上的某
些漏洞与证券机构或证券从业者进行勾结以套取银行资
金.使银行蒙受损失。
1.积极参与融资融券市场,把握机会,优化资产结构,
缓解巨额资金闲置的压力,为自身寻找一个新的利润增长
点。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积极进入。把握
风险,优化资产组合,在稳健、审慎经营中不断积累经验和
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及监管制度。
2.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手段、全面评
估每一笔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
经营的核心,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外银行
和市场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
手段。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商业银行承受着每一笔交易所
带来的巨大风险
3.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的中
间业务和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拓展各种中间
业务和金融创新,通过推出更多不同品种的理财、代理、担
保、抵押等中间业务和融资、投资等资产管理服务来多渠
道的寻找利润增长点,同时需要不断加强金融创新,使风
险分散化、业务多元化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
力,抢占市场份额。
4.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队伍。熟悉融资融券业
务的专业人才的短缺使得商业银行在进行该项业务时无
法把握市场规律、无法掌握客户真实状况、无法评估交易
风险、无法正确操作业务流程、也无法监控风险,也无法采
取正确的风险规避措施。因而。我国商业银行急需培养具
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5.完善相关交易制度。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相关交易
制度的缺位或不完善。必然会引起一些从业人员的不道德
行为,使之与银行外的从业人员进行勾结而导致银行投资
受损。因而必须尽快完善相关交易制度,严格规范银行从
业人员行为。
参考文献:
1.沈沛,许均华,高翔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陈建瑜.我国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问题研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4.
3.Fortune,Peter.Margin Lending and Stock
Market Volati1itY.New Eng1and EconomiC Review,
2001,(4).
作者简介:唐志军,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胡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5级金融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6—1 O-08。
一
1 17—
版权声明:本文标题:融资融券交易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风险及应对对策 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bdxgw.com.cn/zhishu/1719474005y60634.html,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